2020年,對很多行業來說,都是一場不平凡的歷練與洗禮。經此一役,提升了的不僅是積極自救、實現恢復性增長的能力,更有助推整個業務甚至整個產業提質擴容的決心和能力。對家政服務業來說,也是如此。
去年此時,上海政法學院章友德教授攜社會學家的學養進入家政行業,受邀為提升家政業行業發展的整體水準提供學術支持。經歷了如此特別的一年后,章教授將他的觀察與思考一一記錄了下來。是見證,是參與,也為更積極的校企合作、產學研合作,提供了一個范本。
重新定義家政服務業一年間
去年初,我開始花大量時間和精力組建跨學科團隊,研究家政行業的痛點、難點及解決方案。一些朋友覺得很奇怪,好奇我怎么突然“管起了閑事”。事實上,我與家政服務業一直很有緣分。
早在2005年前后,因為工作關系,我聽到了一些聲音——社會各界對家政服務業從業人員頗有意見。一方面,社會上對家政服務員的需求越來越大,家政服務員的薪酬上漲挺快,好的服務員供不應求;另一方面,家政服務員的專業水準并沒有跟上時代和社會的需求。各行各業各有進展,但家政服務業似乎總也走不出固有的業務模式。由家政中介公司、家政服務從業人員、雇主構成的“鐵三角”穩穩地禁錮住了整個行業的進步。服務需求與服務供給之間的不平衡更是長期難以突破。
在那樣一個背景下,我曾萌生過籌辦家政學專業的想法。希望通過正規教育體制內家政學的學科設置,增加專業人才供給,助力家政行業專業化發展??上?,當時大家還認識不到家政學的價值,學校也沒有同意我們辦家政學專業。
時隔多年之后,我發現,傳統家政服務業的核心仍是原先那組“鐵三角”關系。發展了近30年的家政服務市場,依然有近75%的中介公司維持著“一個門店、一張辦公桌、一部電話”的原貌。
要松動這個“鐵三角”,非一個專業學者可以勝任。但傳播和嫁接社會科學知識工具是我的專業。受朋友的啟發,結合實地走訪調研,我提出了“重新定義家政行業”的建議和主張。希望政府、企業與社會轉變對家政服務業的傳統認知,形成對家政服務業從行業到產業的觀念轉變。
轉眼,2021年已至。簡單回望,增進全社會對新型家政服務業的理解、推動“重新定義家政服務業”的想法落地,成為過去這一年中我最難忘的經歷。
重新定義的“新型家政”究竟是什么呢?站在新一年的起點上,整理過往觀察與思考,我認為,“新型家政服務業”應該包括家庭勞務、醫療、健康、教育等種類豐富健全的家庭服務;家政服務市場應剛性需求和中高端需求并存且層次豐富;與護理、母嬰、養老、物業等行業深度融合發展,家政服務業才有更光明的未來。
當然,我也知道,知易行難。商業運作有其自身規律,傳統家政服務業也有自己的路徑依賴。要改變長久以來人們對家政服務業的認知偏見,更是需要全社會付出持續的努力。
難忘的防疫抗疫大考
事實上,沒等家政服務業全面出擊、奮力自新,新冠疫情就來了。疫情影響下的2020年,我國家政服務業發生了許多可以“重新定義家政行業”的事件。其中,最典型的事件當數整個家政服務業面對新冠疫情這場大考。恰恰是整個行業積極防疫抗疫的過程,讓我看到了家政剛需所產生的助推力,也看到了行業內外齊心合作產生的巨大力量。
去年2月,一份對上海市家庭服務業協會會員企業的抽樣調研顯示,疫情暴發期間,出現了用工荒和訂單荒并存的現象。在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的影響下,雇主對家政服務人員上門服務帶來的人身接觸,自然有不少安全上的顧慮。但與此同時,我們看到了政府、行業協會和家政企業應對疫情的決心和信心。
政府方面,2月,商務部發布了《關于發布居民生活服務業疫情防控指南的通知》,組織制訂并收集整理了部分行業組織和有關單位發布的疫情防控指南。3月,商務部進一步完善了以家政服務業信用信息平臺為基礎的“家政信用查”手機App,為家政服務員建設“防疫健康信息”查詢系統,推進家政服務業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復工復產。
同期,上海市家庭服務業協會針對家政服務業復工復產出臺明確的工作指引,不僅要求復工企業掌握每一位上戶人員的健康狀況和近期行程,也對入戶服務提出了非常具體的“疫時”操作要求。家政企業則根據自身情況,積極開展疫情防控工作。
為了方便對接雇主需求,線上“家政直播見面會”屢見不鮮。一些企業還迅速利用這段時間,大力開展在線技能培訓,組織授課經驗豐富的教師為學員提供在線直播課、短視頻錄播課等。每次直播課,同步在線學習的學員數以千計。
疫情的暴發催化了家政服務企業運營線上化的進程。防疫常態化則進一步推動線上運營成為產業鏈上主要群體的使用習慣。
校企合作助力家政人才提質升級
為何說家政直播課堂有開先河的功效?因為人才短缺一直是長期影響家政服務業健康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于促進家政服務業提質擴容的意見》要求在每個省創辦一所家政學的本科專業。但僅有本科專業的家政人才培養,并不能解決上述問題。要擊破這一行業痛點,校企合作或是一策。
去年6月,鹽城國際家政學院如約落地。合作方希望通過引入日本滋慶學園、菲律賓圣裘得大學、英國諾蘭德學院等國際先進專業院校的師資和課程,由企業作為家政服務的市場引導、職業院校作為人才的輸出基地,多方合作,協力為家政服務業培養更多高水準合格人才,提高整個行業的專業化、職業化水平。
去年12月,我參加了上海開放大學首屆家政學本科招生啟動儀式和家政專業建設研討會。據悉,未來5年,高層次家政服務業專業人才缺口將達20萬。目前已有的??茖哟蔚膶W歷教育,無論是學歷層次、招生規模還是培養路徑,都不能滿足市場需要,家政本科教育前景廣闊。
上海開放大學作為上海首個開設家政學本科專業的高校,具有8年家政服務與管理??妻k學歷史,及“大學+平臺+系統”的綜合辦學優勢,將聚焦高端家政服務、特色家政服務等領域,為上海家政服務業輸送高質量的專門人才。
改革開放40余年,中國已站在了一個全新的發展起點上。未來的家政學人才培養,需要從家庭教育、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等多視角出發,重新認識并定位我國的“新型家政”。家政學專業人才要在美好生活構建中發揮功能,則需要用通識教育理念去培養。
諾蘭德學院坐落在英格蘭西南部的巴斯。創建于1892年的該學院,已成為世界最知名的家政大學。 圖片來源:諾蘭德學院官網
家政服務與母嬰、養老產業須有機融合
2020年,我經常思考的另一個問題,是如何推動家政服務業與其他行業聯動發展。
當前,中國社會正在經歷一場影響深刻的家庭結構變化。初婚年齡的推遲,年輕人向城市聚集,少子化、老齡化、居住方式的改變等,帶來了全年齡段家庭的變化,也就是說,家庭的微型化、空巢化已不再是獨生子女家庭獨有的現象,幾乎已經成為所有家庭的變化趨勢。
《中國家庭發展報告》在闡述家庭發展面臨的挑戰和風險時,曾把家庭傳統功能弱化和社會支持不足之間的矛盾、家庭照料資源短缺與社會照料提供不足之間的矛盾,列為第一、第二的挑戰與風險。這是社會變遷帶來的巨大挑戰,卻也給中國家庭生活相關產業的發展帶來了機遇。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和二孩政策的放開,養老、母嬰和護理行業正在成為中國家庭生活不可或缺的服務,甚至重新定義著中國家庭生活。
基于國家政策、社會發展以及調研實際情況,我認為,傳統家政、養老托育、母嬰護理及其行業上下游均可納入同一個產業視野。換言之,傳統家政業完全可以在與相關行業的互動中找到提質、升級的良方。
過去一年中的實地走訪與調研,則讓我更深地認識到,日益現代化的家政服務業迫切需要實現與母嬰、養老、護理、教育、物業等產業的融合發展。這不僅將直接影響到我們能否抓住未來家庭產業發展的巨大機遇,更事關相關行業的提質擴容。以企業為主體,推動家政服務與母嬰、養老產業聯動發展、深度融合發展,則是題中應有之義。
我的這一想法得到了業界不少專家的共鳴——
上海市社會福利和養老服務協會會長徐啟華告訴我,目前,家政與養老行業協會兩個協會均面臨人員來源少、年齡偏大、文化基礎薄弱、薪酬較低、流動性大等共通問題。鑒于家政、養老之間具有天然聯系,他建議,未來,長三角地區可以考慮從人才輸送、聯合培養、人才信息發布、各地支持政策對接等方面聯動,以本地聯動、跨區聯動、校企聯動等多種維度切入,共同推動家政、養老產業的發展。
安徽省社會福利和養老服務行業協會會長牟坤林認為,家政服務業欠缺高端服務人才,養老產業也正渴求年輕化、專業化的高端人才。當前,國家對家政、養老支持政策力度很大,且兩個行業都在嘗試從線上線下結合上下力氣,正好可以互相取長補短、謀求共贏。他建議,等合作漸入佳境,雙方還可以在宣傳上下功夫,改變社會上的傳統觀念,鼓勵更多年輕人加入。
回顧剛過去的2020年,中國家政服務業經受住了疫情的大考,并在這一過程中,針對人才短板、校企合作等問題,展開一系列實踐。期待新一年,家政服務業可以在跨行業協作上更上一層樓,在實現產業本身提質擴容的同時,為人民群眾更美好的生活貢獻更多力量。
(上觀新聞 作者:章友德)